近幾年,在省、市水利部門的關心支持下,宜陽縣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,以項目建設為依托,以服務民生、打造節水型社會為宗旨,搶抓歷史機遇,全力服務、興水惠民、改善民生,克服工作中的實際困難,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,農村群眾飲水困難問題得到明顯改善。
一是持續加大農村飲水安全政策宣傳,向各鄉鎮發放農村飲水安全宣傳頁37000份,宣傳海報347份,印制農村飲水安全110服務卡85000份,提高了群眾的知曉度。
二是按照脫貧摘帽“四不摘”的原則,積極爭取資金,對運行時間較長存在水源不足、管網老化等問題的飲水工程進行提升改造,確保飲水工程運行正常。2020年,安排資金2938.41萬余元,2月10日開始,嚴格按照縣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做好防疫措施,到村開展測量設計工作。至3月10日,順利拿出2020年安全飲水項目村的設計方案,分兩批次在全縣13個鄉鎮實施各類飲水工程47處,目前工程已完工通水,解決了項目村6.3萬人,貧困人口7890人的飲水困難問題。
三是加強后期飲水工程運行管護工作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三分在建,七分在管,建是基礎、用是目的、管是關鍵。2019年,縣委、縣政府對水利扶貧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,要“狠抓建后管理,鞏固脫貧成果,抑制因水返貧,服務鄉村振興”。為加強農村飲水工程維修養護,縣政府印發了《宜陽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辦法》(宜政辦〔2019〕40號);明確了管護主體和責任分工,制定了工程運行管護標準、維修資金使用辦法,落實了縣級工程維修經費和資金。同時認真落實農村飲水安全“三查三定”工作,對千人以上規模的飲水工程全部落實了“三項責任”(即鄉鎮政府主體責任和水利站監管責任和受益村管理責任),完善了“三項制度”(即建立工程管理機構、落實管護經費和運行管理模式),健全完善了縣、鄉、村三級工程運行管理機構,明確了縣、鄉、村工程運行管理機構的職責。出臺了縣級水價制定和水費征收指導意見和指導水價,對原有不合理水價進行調整,在各村建立水費征收臺帳,確保水費足額征收,水價科學合理,既保證了群眾對水價的可承擔可接受,又促進了節約用水和工程的良性運行。工程維修具體做法是建立縣級維修養護補貼資金和村級自籌資金,在工程應急維修中,2萬元以下修復,政府投入70%,群眾自籌30%,既解決了群眾籌集維修資金難的現實問題,又充分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,加快了工程修復進度,消除了工程損壞后等、靠、要的思想,病壞工程的及時修復和處理,避免了工程運行中由小毛病拖成大問題,提高了工程完好率,得到了干部、群眾一致好評。
四是按照上級要求做好豐水期、枯水期水質檢測化驗工作,確保農村居民飲水安全。2020年完成全縣15個鄉鎮農村飲水安全水質化驗1374份,其中含集中供水點和具有代表性的零散供水點,目前,已發放到各鄉鎮,放入戶檔中。依據檢測結果,全縣水質符合國家農村安全飲水標準。
五是繼續協助做好駐村黨建和駐村幫扶工作,提高群眾增收能力。
豫公網安備 41031102000246號